你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医药并购

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投资逻辑

2018-02-09 已浏览【】次
摘要 如何看待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态势?红海竞争中如何突出重围?行业政策的关键点在哪里?如何看待细分领域的热点和行业机会?如何获取领先优势?日前,在医药策略会专家论坛上,合创资本合伙人刘明宇博士在《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投资逻辑》的主题演讲中,分享了对行业现状、政策分析、投资逻辑等方面的看法。

作者|合创资本刘明宇

编辑|独角兽智库

 

如何看待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态势?红海竞争中如何突出重围?行业政策的关键点在哪里?如何看待细分领域的热点和行业机会?如何获取领先优势?日前,在医药策略会专家论坛上,合创资本合伙人刘明宇博士在《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投资逻辑》的主题演讲中,分享了对行业现状、政策分析、投资逻辑等方面的看法。

 

  行业概况

 

 

两年前,我们开始跟进一家细胞治疗的公司,第一次去的时候,整个卡座上面都是人。跟踪了大半年时间,双方合作意向都很强烈,结果去年4月,遇到了魏则西事件。到了5月底再去,卡位空了一半,办公区域有半边灯都不开。

 

所以,对于Car-T行业必须要研究政策。后面一段时间所有同类公司都很煎熬,因为都说细胞治疗肯定是要放开的,但什么时候放开谁也不知道。有专家分析说,等到2020年,这个行业躺着就能赚钱。我就担心很多企业撑不到2020年。

 

我刚刚从昆明CMEF(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)回来,期间见到很多校友、老朋友、老同事,交流了很多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看法,我大致总结了三个关键词:两票制、红海和国产替代。

 

两票制

 

对于两票制,我们做器械的心态总是在不断变化。一开始是幸灾乐祸,因为一开始只是涉及到药品;后来就开始兔死狐悲;现在就是同病相怜。

 

在昆明跟很多IVD企业都在讨论,两票制给最后这一棒留10%-15%,可是我们是要靠这一棒的厂商去长期服务,这个不是别的费用,是真需要这么多钱。怎么办?所以得再去想办法、搞创新,还要符合国家政策。

 

改革到了深水区。一是打破了原有的利益链,还有一个就是大家已经习惯了的游戏规则——1.5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、18万家经营企业都已经熟悉了的游戏规则。改变旧有习惯不符合人最基本的惰性,所以会带来很大冲击。一个是底价销售不灵了,另一个是好多渠道商会死掉。有些人会纳入到新的生态里面,也有些人可能适应不了,就慢慢退出这个行业了。

 

红海

 

医博会上大家都在讲,彩超已成红海、POCT已成红海、化学发光已成红海……

 

我自己原来是做超声研发的,早些年能做出彩超来,特别自豪。但今年在展馆转了一圈,西南的、西北的小厂彩超都已经出来了,而且二维效果还不错,血流也很真实。

 

所以,不管什么细分领域,一旦技术门槛被踢破,你就会发现一下就变成红海了。但红海也有好事情,首先,它代表着正面战场;第二,红海意味着要洗牌,后来者可以居上。我自己熟悉的几个细分行业,包括超声、化学发光都有类似案例:往往是几个新公司冲出来,迅速杀到了全国的前十名,甚至前五名,反而过去做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前辈慢慢被淘汰掉了。第三就是红海要生存你必须有差异化,倒逼创新。总体看来,今年医博会的技术创新还是比较靠谱的。我们现在不太缺模式创新,我们现在比较缺原始创新,或者哪怕只是微创新甚至跟随性创新。

 

国产替代

 

春季会(CMEF)的时候会有GPS,但是秋季会的时候GPS就没来,但是大会并没有因此而失色,反而给国产公司更好的展示机会。

 

这几年国产产品越做越好,开始是监护,后来是超声,现在已经连CT这种大影像我们也都做得很优秀。像CT这样高资本+技术密集型的产品,要养很多高端科研人员的团队,我们也做得有模有样。东软、联影医疗出货量都是几百台,北京赛诺威盛订单也有一百多台,而且进入了顶级三甲医院,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。

 

  行业分析

 

目前的医疗行业中,医疗器械还是成长比较快的一个行业,而且在国际上药品和器械比接近1:1,不像国内差别很大。现在最大的细分行业还是IVD,所以热点还是要看IVD、心血管、影像这些,以及传统点的骨科、眼科、齿科。

 

国内市场,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是4000亿左右,这个应该统计的是进场价格,就是进到医院的第二票,出厂价的第一票没有那么高,我估计应该在2000亿左右。另外,国内的研发投入非常大,增长率远远高于全球的研发比例增速。

 

过去的跨国企业,一般美国市场要求3~5%的增长,欧洲要求有增长,中国要求实现两位数的增长,现在情况可能没有那么好,但基本上也是5-10%的增长。再看看进出口,深圳很多企业都是靠出口起家的。过去我们看很多出口型企业一般就看巴西、印度、俄罗斯、墨西哥、土耳其五大粮仓,这五个国家人口基数大,购买力较强,对中国产品认可度也比较高。

 

这两年其实出口形势非常不好。巴西、俄罗斯受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影响,整个经济下滑严重,所以进口疲软,好在现在经济开始企稳。印度市场很麻烦,没有忠诚度,就算有长时间合作,只要新供应商的报价更低,他转身就跟新人合作。但是印度市场又很大,你还不能放弃。土耳其好一点,但现在政治因素和医改都对行业有影响;墨西哥也还好,人均GDP还算比较高,很多福利制度都在向美国看齐。

 

大家都会感觉这两年进口厂商的日子好像越来越难过,但实际上Philips这些顶级企业在国内都还是保持很高的增长。总体来说,对顶级医院的进口预算是有一些各方面的限制,但我们整体的需求发展很快,二级医院、县医院、民营医院过去买不起这个好设备的,现在都在买名牌。就像越是穷人越想买一部好车(来体现身价)一样,可能有些民营医院第一步是树品牌,病人进来迎面一台西门子机器在那,本身就有助于提升品牌。上市公司市值没有太大变化,原来乐普排名第一,现在因为华大基因也划归到医疗器械里面,华大成为第一。那后续需要关注的,一个是迈瑞,另一个是联影,前者是民营发展起来,从美股回归;后者是国家队发展起来的,准备IPO的,这两家可能未来市值会比较大。当然还有一个先行者,就是东软医疗,在行业里面比较有影响力。像迈瑞,现在的处境有点像三星手机(夹在苹果和其它手机之间),他是在GPS和其他兄弟公司中间,能否突破三星的这种窘境是个挑战。迈瑞有一个很有利的条件,如果登陆A股,会有足够的资金和战略纵深去补充和扩展产品线。过去迈瑞内生性的收购、并购都比较强,也就是跟自己原来业务相关的收购都比较成功,以后会不会在外延性收购发力,是个很大看点。而联影又是另外一个路线,完全迎合了国产化的大趋势,特别是大影像,过去花了太多的外汇,这是人大代表说的。虽然现在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化率还有待于提高,但是先做整机,获得用户支持,再提升核心部件自主率,类似国产大飞机的战略。

 


 

右边的那个表的数据可能有人有疑问,但是没有算错,从表上数据看,最上这个总和是在增加的,下面那个数量都在减少的,因为有好多数据是重复统计的,有的企业又做齿科设备,又做影像设备,所以是重复计算的。这个数据真正有意义的就是横向的一类二类三类,数字是在减少,这意味着行业集中度在提高,但是提高也有限。因为这个行业本来太分散了,经常有人,特别是做药的,质疑器械行业集中度低,其实这个行业比较像餐饮业,就是小企业不死,大企业就长不大,就像在大饭馆旁边开一个小店,总能吸引到几个来吃饭,那大饭店的客户就少了这几个。所以我开一个夫妻店或者兄弟两个开个公司,总能搞定几家医院,就蚕食一点你的份额。所以整个行业现在集中度还远远不够。但是现在二类三类在不断地集中,这是因为它的门槛也在提高,有些空壳公司维持不下去了。

 

  政策分析

 

现在讲讲政策,特别是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。关键的有几点,一是临床试验机构资质,原来是资格认定改为备案管理。我们知道,诺大的深圳市,当时几百家的医疗器械企业总共就三家医院有这个资质做临床,后来就开始扩充,那时候协会开会给政府提建议,要扩充,结果扩充完后,改成备案制了。

 

表面看来备案制特别好,操作层面则未必。好多老医院不愿意接受临床试验,因为现在查得很严,要付大量的体力劳动、重复劳动,所以好多医院都不接,特别是小公司的临床人家都不接。没有经验的新机构倒是愿意接,其实他是拿你当小白鼠练手,所以现在临床周期拉长了。临床前面还有一个型式检验,以前收费现在免费了。上面说这个特别有利于行业的发展,结果真实的情况就是好多机构不接单,或者接了单不加班。所以像有些检测所企业排队排老长,各路神仙都去找关系想办法,能不能加快一点。还有审评方面,一方面是要从严,一方面人手又不够,那就谨慎再谨慎,实际上最后又是拉长时间。过去好多企业拍胸脯说六个月到十个月拿证,现在没人敢这么讲,基本是12个月到18个月时间。当然凡事都有两面,一方面提高了创业成本,一方面也就提高了门槛。

 

二是接受境外临床实验数据,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。

 

三是涉及到需方相关的,跟医院相关的,包括公立医院的床位标准每千人3.3张,这是个好事情,特别现在床位确实不够用,会倒逼向民营医院开放。三年前,我们还在讲民营医院的春天,现在来看不太好说,但总的来说这个民营资本进入行业是大势所趋。

 

四是一个按病种收费,按病种收费对很多细分产品来说是一个灾难,但是我们也得去适应。

 

我建议同行,包括投资者都看一下分级诊疗,分级诊疗特别给后来的小企业很多机会,过去我们讲农村包围城市,现在我觉得可以暂时不用那样子,我们可以从农村到更大的农村,基本上能养出一堆上市公司来。你看现在县医院标准配置,连流式细胞等产品都写进去了,只是很多现在没有能力去严格执行,但是一旦条件成熟,要求我们严格执行,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

 

我们研发人员最感谢的是发改委和科技部,实实在在给了不少钱,过去好多钱都给到高校,在产业化方面做得并不好,后来很多都直接给到企业了,这个投入产出比还是蛮高的。

 

再看风险投资市场,大健康行业在三四年前达到一个较大的热度,所有的机构都说要做大健康、生命科学。这两年这个方向已经成为基金组合的标配了。从投资额上来看,这两年并没有明显增长,但实际上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热度。投资案例的数量实际上是在增加,就说明我们投了很多比过去更小的企业,因为差不多的能IPO的或者能被并购的基本都筛完了。所以现在好多早期的项目都拿到了融资,有的并不是所谓的风口,但两三年过去之后,很多还真就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了。

 

 

这张表格是过去一年比较有代表性的融资案例,包括我前面建议的联影和迈瑞。这里面安翰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企业。我自己在5年前也看过国外一家做胶囊内镜的,当时问很多消化科的医生,好多主任都反馈说不好用,他们还是习惯用传统内窥镜,可以直接操作。但安翰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,从体检科做起来了。我们最早做笔记本式超声,去问超声科的大主任,多数人都说这个意思不大,还是要开发大设备,挑战GE和Philips的高端机,但后来笔记本式彩超大获成功,GE和迈瑞在这个领域由于先发优势确立了竞争中的地位。所以有的时候问KOL,问对人很重要。后来我们想明白了,你开发一辆smart,然后去问迈克尔·舒马赫,他一定说这车是玩具我碰都不想碰。所以他没错,错在你不应该问他。

 

  投资逻辑

 

投资逻辑尽量围绕四个大的方面,不管是早期,还是比较成熟的,就比较四个大的驱动力。

 

 

进口替代

 

这是过去20年我们一直在干的事情,包括CT、核磁、超声、起搏器、生化分析仪、监护仪。我一直有一个观点,凡是市场和技术已经被证明的领域,未来一定都是中国人的天下。这种产品,做不出来、做不好、做出来卖不出去是我们的水平问题,它就在那儿等着你去解决。对此上海展讯的老总说得很对,他说我们目前在工业领域包括高科技领域,最擅长的首先还是吃苦耐劳,我们就是这么追赶上来的。

 

新技术新应用

 

如果说进口替代是从后面看着别人的背影慢慢追乃至反超,这个就是大家同时起步看谁跑得快,这几年从海外回国的人越来越多,不管中国美国,大家都是一起从学校毕业,或者一起从大企业出来,开始做新的东西,这个时候,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。比如基因诊断、细胞治疗、免疫治疗这些。

 

中国特色

 

有人说这个东西美国都没有,在中国怎么可能成功?或者美国的过程是这样的,中国肯定也得这么走,这个听起来没问题,后来发现不对。我讲两个案例。一个是当时做X光机,这是最传统的机器,过去都是老拍片机,后来就开始有数字成像,之间出现了CR,就类似于数码相机和老相机之间有个扫描仪一样,CR其实在中国发展还可以,有几个特别很牛的公司,如柯达、富士、柯尼卡美能达等,但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上生命周期相对没有想象的那么长。中国市场跟别的市场不一样,其他市场企业可以是老机器加一个CR,老照相机加一个扫描仪还能用,中国市场就全部是一步到位,很多产品都是如此。其实这也是穷人思维,一个是要攀比,另一个是一步到位,因为买两次,中间那个就浪费了。到了数字X光机时代,大家又都说要到平板,CCD是过渡性的,所以主流厂家的主要精力都是在平板机上,但深圳安健坚持以CCD为主,完成了原始积累,也确立了行业地位,现在快IPO了,这就是硬是从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来。所以中国的市场跟其他的不太一样,教育市场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。再比如灌流器、裸支架在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的表现都不同。所以我们自己做投资,如果能在美国被证明的最好,没有被证明的也并不代表在中国是不行的。

 

细分市场

 

乐普医疗刚刚收购新帅克的时候很多人都质疑,说做器械的跟做药渠道完全不同,但实际上,制造商和最后的用户是同一批人,中间的渠道确实很重要,但实际上都不是不可替代的,更不是不可整合的。很多细分市场看上去小,但玩家也少,竞争没那么激烈,其实回报率蛮高的。

 

未来大的机会来,除了前面讲的精准医疗方向,还有人工智能和微创医疗等领域。现在人工智能特别热,我自己是硬件工程师&固件工程师出身,也就是底层,换句话说我们的地位比码农(软件工程师)还低。现在码农已经翻身了,因为AI出现了。AI里面其实最核心的是数据,如果没有数据,再先进的算法也没有用。

 

微创这一块,以后外科会越来越借助于工具,微创手术的量会非常大,现在的年轻医生,没有多少人愿意像吴孟超院士一样,几十年修炼成一把刀。最好就内窥镜加个机器手,不接触病人就把手术完成了,这个市场会非常非常大,包括内窥镜,包括一次性的耗材,包括相关的外围产品。

 

还有就是辅助生殖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,现在A股上市公司里概念股比较多,但是像丽珠这样真正有实质性产品的并不多,我个人观点来讲,这个领域还会出来一大批上市公司。


  结语

 

 

政策层面

 

从政策层面上,我们有两票制,商业游戏规则变得相对比较简单,注册监管变严格,门槛提高,还有国产优先的原则。

 

老龄化升级 中产阶级崛起

 

主要是意识改变很重要,消费升级不是说购买力强,而是观念改变。老龄化从一方面看是劳动力人口红利正在消失,但对医疗行业是好事,老龄化对医疗行业是最大的利好消息。

 

产业层面

 

从产业层面上讲,我们什么都能制造,这个很重要。我自己做研发总监出身的,所以特别有感觉,教材上说50公里原则,就是说我的供应商不能超过50公里。然而在深圳是30公里原则,全世界找不到这么全的,就是在东莞、惠州、深圳交界的一带,相关产业链都有,这个很重要,最关键的不是成本低,而是反应速度快。虽然这两年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,但我们速度也越来越快,这是东南亚那些国家赶不上的。

 

营销渠道遍布全球

 

我们现在其实特别会卖东西,华为、中兴、比亚迪的产品都遍布全世界各地。所以上市公司、投资机构,为什么去国外找原创性的技术,就是因为我们的制造能力、渠道能力都非常强,只是缺一点原创性的基础,所以我们把研发设立在美国、以色列、爱尔兰,现在凡是智力集中的地方都有我们的研发基地。而且生命科学这个领域非常好,微电子、核科学这些,华人都很难进到美国最核心的研究或者研发机构,但是生物领域没有这种限制,因为它属于民生领域,这个特别有利于我们拉近与国际一流技术的差距。

 

最后,这个行业跟互联网的赢家通吃、先入为主不太一样,靠一个新模式,新产品一夜之间就占领市场的情况基本不存在。最后发现所有门槛里面比较靠谱还是技术门槛,有两三年的领先优势就够了,足够维持一个较高的毛利和市场占有率,所以技术创新过去是选修项,现在是必选项。



在线提交资源供需欢迎您的参与